广阔草原是蒙古族自由的大舞台,人们在草原纵马征战,在这里最适合放牧,最适合人游牧民族的住所就是蒙古包。蒙古包,作为游牧民族独有的文化模式,一直伴随着蒙古人民走过了很长一段时间。

和窑洞一样,蒙古包也有发展与演变的过程:在古代人民制作石洞,沿着洞壁用在用木头石头一直砌到洞沿,在冻上面搭一些横木封顶就成了洞室。在洞顶上面留意口,主要作为人们出入及走烟、出气、采光、通风之用。到后来逐渐发展成蒙古包门和天窗。在那时候洞室为乌尔斡,"乌尔"在蒙语中"挖"的意思,在现代蒙古语中主要是指蒙古包天窗上的顶毡,以后也就引伸为"家"、"户"等意。在以前的狩猎采集时代,蒙古族人们主要住在窝棚里,这种圆形拱顶的隐蔽窝主要用活树作为支柱,外面用桦树皮覆盖,制做十分简单,也便于遗弃。随着人们认知的提高原始人类由采集向狩猎逐渐过渡,活动范围也变大,把部分食草动物逐渐驯养成家畜,这也就是畜牧业的早期胚胎。主要要求便于迁徒的居室,这是窝棚之类的建筑也就应运而生。在狩猎时代逐渐向游牧时代过渡时,住所也就由窝棚过渡到帐篷。自从进入到畜牧社会,支架也就变成哈纳,和之前说的洞顶变成天窗结合在一起,也就成了蒙古包的雏形。
蒙古包是蒙古族人们智慧的结晶,具有很多的优点,搭建简单,易于拆卸,最适于生活在草原的游牧民族居住,中华文化博大精深,蒙古族文化令人向往。今天关于蒙古包的知识就为大家介绍到这里。如果想了解更多请关注恒江蒙古包。